文件名称: | |||
索引号: | |||
公开目录: | 公开责任部门: | ||
发文日期: | 公开形式: | ||
生效日期 : | 有效期: |
邵国资〔2025〕6号
邵阳市国资委
关于印发《邵阳市国资委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监管企业、二级机构、机关各科室:
根据市政府工作报告、省国资委2025年工作要点,结合我委职能职责及监管企业的实际,特制定《邵阳市国资委2025年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职责抓好贯彻落实。
邵阳市国资委
2025年3月31日
邵阳市国资委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决胜之年。市国资委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围绕“深化国企改革、加强国资监管”,坚定不移做优做强做大国资国企,为服务我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1.全面完成改制企业各项扫尾工作。2025年底前完成市宋家塘煤矿、市短陂桥煤矿验收;牵头组织市新东煤矿等7个改制企业验收;督促煤炭改制企业涉农矛盾处理;牵头改制企业主要负责人安置与矛盾处理工作。
3.推进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以市属国有企业集中统一监管为突破口,根据“产品相同、行业相近”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整合优势资源,开展企业重组整合,新组建1-2家主责主业明确的专业化集团公司。
4.建立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机制。以加强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大多元化研发投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力量为重点,建立市属国有科技创新机制,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5.完善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以充实国有企业外部董事力量为突破口,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完善企业员工末位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为重点,持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构建现代企业新型经营责任制。以组建城发集团为契机,大力推进公司“管运分离”工作机制的建立,构建集团化发展架构,将市场化的企业及项目,从城投中剥离出来,按市场化模式运行。以业务带资本,以资本促业务,形成良性的产融结合模式,打通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
二、强化国资国企监管,促进规范高效运营
6.推进市级国有企业集中统一监管。通过政府授权,逐步将市本级正常生产的国有企业统一纳入市国资委监管范畴,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
7.持续推进闲置“三资”清查处置。对委属监管企业低效无效闲置“三资”进行再摸底、再排查,根据资产的性质制定符合实际的处置方案,重点攻坚长期未盘活沉淀资产,实行“一资一策”,有效盘活闲置“三资”,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8.不断完善产权登记系统。加强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升级产权登记系统,及时录入和更新信息内容,强化省国资委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大数据系统阵地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对国资监管的赋能增效作用,实现监管数据可视化呈现、穿透式查询。
9.规范融资发债程序,有序推进融资平台退出。支持市属平台公司做好债务化解工作,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融资综合成本不触底线,不超红线,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保障资金不断链;按照“1+3+1”的方案有序推进市社投公司、龙昇公司、市宝城公司3家融资平台的退出工作,指导企业设立一定规模的应急还贷准备金,督促平台公司完成序时化债任务,确保隐债按时清零,防范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10.以创新绩效考核为重点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转型。认真落实出资人职责,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要求,以业绩考核指标为导向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积极推动监管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按照省国资委“3520”要求,结合邵阳实际情况,修订邵阳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负责人2025年绩效考核指标,拟制新的监管企业工资总额预算预发管理办法,出台两家事转企监管企业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坚持以出资人权益为核心,全面开展考核工作。结合实际对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负责人2024年绩效实施综合考核评价考核工作;创新绩效考核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围绕监管企业年度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建设、年度工资总额预算执行及企业负责人薪酬发放、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监管企业违规经营投资情况等方面,加强监督考核,激励干部职工敢担当、善作为、抓落实,不断促进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
11.加强监管企业财务监管。严格贯彻落实国资监管方面的文件精神,切实执行《邵阳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监管企业的财务预算及财务管理和监督,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推进财务监管全面化信息化科学化,将所有正常运行的国有企业纳入财务快报和国有经济统计体系,探索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构建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体系,基本实现数据来源稳定可靠,评价指标全面、及时、准确、科学;持之以恒开展“纾困增效”活动,督促企业降本增效。通过指导监管企业优化资源的利用,降低生产或运营成本,引入新技术和创新、转型升级、提高效率,达到降本增效、扭亏增利、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
12.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机制。完善预算编报,优化收缴结构,加强国有企业名录管理,推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面覆盖;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效能。加强支出管理,强化支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资本金注入、支持企业发展,推动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促进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纳入绩效管理,推动预算与绩效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预算绩效和资金效能。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更好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功能作用。
三、大力推动资本合作,促进经济蓬勃发展
13.走访对接,推动央地合作。加强向省央企合作对接驻京工作专班汇报,争取省委省政府重视,制定出台具体政策,支持推动湖南南山牧业与中粮蒙牛合作项目和广东军安控股集团非粮生物基新材料产业等项目落实落地。积极对接央企、国企、“头部”企业、“三类500强”企业及商协会,邀请央企、国企等知名企业来邵投资考察;为市领导外出招商提供考察对接。
14.优化服务,为驻邵央企排忧解难。为驻邵央企解决困难和问题,继续为驻邵央企服务工作,每季度调度一次驻邵央企反映问题办理情况并做好总结,将办理结果报告市委市政府,为持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增加投资出一份力。
四、抓好各类风险防控,确保生产经营平稳
15.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绷紧综治维稳安全这根弦不松劲。通过通报、问责等方式,压实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从严从实抓好国资委系统领域综治维稳安全工作。
16.进一步抓实隐患排查。扎实开展国资委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落实班子成员分片督导机制,构建“四不两直”层级监督检查机制,抓早抓小抓苗头,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安全管控,消除国资委领域安全监管“盲区”,时刻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加大矛盾化解力度,及时解决或缓解各类问题,加大安全整治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大个案解困力度,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17.进一步夯实维稳责任。严格按照省、市相关工作方案和要求落实接访劝访工作,高度重视信访预警,做到快速反应,确保苗头扼杀在萌芽阶段,做到“省内不聚、省外不串、北京不去、网上不炒”,确保实现零进京、零非访、零登记的工作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意识和忧患意识,强化工作措施,妥善解决突出信访问题。
18.持续推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深入贯彻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持续实现市国资委系统无新增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零实质拖欠工作目标。
五、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国资系统良好政治生态
19.进一步深化党的政治建设。抓实党员的教育管理,继续落实好“第一议题”制度和“上下同题”要求,及时跟进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通过党委中心组专题研讨、专家授课、专题党课和理论宣讲以及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头脑;抓好党员干部系统培训,落实《2023-2027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年内组织1期系统内党员教育培训班。建立主题教育常态长效机制,谋划现场党性教育活动。
20.进一步加强国企党建。将央企、省企、市属国有企业党组织关系纳入国资委党委统一监管。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政治监督,加强对监管企业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监督检查。实现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进一步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督促企业建立完善党组织前置研究清单及三重一大清单,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修订完善《市属监管企业董事会、董事评价办法》《市国资委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办法》,配齐建强董事会,建设专业尽责、规范高效的董事会。加强监管企业队伍建设,严把“入口关”,强化国有企业编制队伍管理,加强国有企业临聘人员管理。
21.进一步提升基层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实现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应建尽建、应设尽设和任期届满应换尽换。深化党支部“五化”建设,强化系统党建工作提示提醒,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和基本要求。开展基层党组织整建提质专项行动,推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常态化整治,全面打造坚强战斗堡垒。严格党员发展程序,举办1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配强配齐党务干部队伍,举办1期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加大对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力度。开展创建党员先锋模范岗活动。
22.进一步加强正确思想舆论引导。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舆情预警监测和分析研判,稳妥有力防范处置重大舆情风险。落实市国资委党委每年专题听取企业党委意识形态工作汇报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报刊、网站、“两微一端”等阵地管理。
23.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党的群团工作和统战工作。深入学习贯彻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扎实做好统战工作。积极为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优质为离退休人员搞好服务。深化文明创建工作,服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大局,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党员志愿服务示范效应。